百度 当冬季过去,白川乡的积雪消融后,这里也迎来了最美的樱花季,整个村庄都被美丽的樱花点缀着,微风拂过,还能看到一场美丽的樱花雨。

7月15日至7月22日,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黑龙江省嫩江市临江乡、前进镇等地,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在探访党建、产业、文化、文旅的多维碰撞中,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。

随着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的开展,实践团队在嫩江市临江乡循着“江畔党旗红·扬帆心征程”党建品牌的脉络,走访临江乡的各个村庄,探寻“五心”“五型”如何串联起乡村振兴的轨迹,见证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。

嫩江之滨(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供图)

走进产业振兴的实践现场,实践团队深入当地5家企业,通过实地走访与细致采访,记录下传统与现代碰撞、坚守与创新共生的产业发展轨迹,展现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。

在达斡尔族村落,同学们与手艺人学习哈尼卡,红纸在剪刀下流转,变成一幅幅灵动的图案。在达斡尔族聚居区的民宿发展调研中,团队发现当地民宿在保留民族建筑风格与生活习俗的基础上,已逐步形成“体验式住宿”模式,这种模式既让游客深度感受少数民族文化魅力,又有效带动村民增收,成为文旅融合促振兴的生动案例。

走进企业(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供图)

团队成员探索当地文化旅游产业。在铁古砬露营基地里,实践团队将“鱼羊鲜”等乡土美食符号绘于墙间,让舌尖风味化作视觉盛宴。素墙焕彩引村民驻足,既以青春创意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,更呼应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”政策导向,让乡村特色“可观可感、入脑入心”。

手工制作(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供图)

团队成员在东升村农业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,看到了老旧的农业器具与智能播种机作业视频隔空对话,感受到农业的传承从不是静态的,既要守住泥土温度,也要让科技长出新犁尖;嫩江驿站博物馆的老地图上,清代驿马铜铃声好似回荡耳边,这个土地的人民也把这份骄傲书写与传承。

嫩江驿站博物馆(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供图)

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子践行新闻“四力”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。(来源: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)

编辑:陈显春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